最近还是无心写啥文章,说好的写几篇关于 Raft 的论文也因为一些事 delay 了。但是想了想还是准备写点什么,于是写个小的水文来记录下关于今天碰到的一个 Linux 内核参数的问题, 顺便做个笔记
最近还是无心写啥文章,说好的写几篇关于 Raft 的论文也因为一些事 delay 了。但是想了想还是准备写点什么,于是写个小的水文来记录下关于今天碰到的一个 Linux 内核参数的问题, 顺便做个笔记
关于惊群问题,其实我是在去年开始去关注的。然后向 CPython 提了一个关于解决 selector
的惊群问题的补丁 BPO-35517。现在大概来聊聊关于惊群问题那点事吧
看到彭总写的文章这破 Python,感慨颇多,我也来灌水吧。
首先,我司算是在国内比较敢于尝试新东西的公司吧,最直接的提现就在于我们会及时跟进社区相关基础服务的迭代,并且敢于去尝试新的东西。嗯,从去年6月到现在,我司在线上推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 async/await ,并且引入新的注入 Sanic 这样全新的框架,但是不得不说,我们现在要对 async/await 暂时的说再见了。
首先,本垃圾文档工程师又来了。开始日常的水文写作。起因是看到这个问题如何理解Python装饰器?,正好不久前给人讲过这些,本垃圾于是又开始新的一轮辣鸡文章写作行为了。
首先要理解装饰器,首先要先理解在 Python 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函数是 First Class Member” 。这句话再翻译一下,函数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变量,可以和其余变量一样,作为参数传递给函数,也可以作为返回值返回。
刚刚和红姐,在 哪些 Python 库让你相见恨晚? 这个答案下面讨论了一下 Sanic 的优劣。
突然想起,我司算是国内应该比较少见的把 Sanic 用在正式生产线上的公司了,作为一个主力推(da)动(shui)者(bi),我这个辣鸡文档工程师觉得有必要来说一下我们在使用 Sanic 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深坑。
大家新年好!鉴于今年春晚非常好看,我觉得承受不起,于是来写点辣鸡水文娱乐下大家,这也是之前立的若干 Flag 中的一个
做过 Flask 开发的朋友都知道 Flask 中存在着两个概念,一个叫 App Context , 一个叫 Request Context 。 这两个算是 Flask 中很独特的一种机制。
从一个 Flask App 读入配置并启动开始,就进入了 App Context,在其中我们可以访问配置文件、打开资源文件、通过路由规则反向构造 URL。当 WSGI Middleware 调用 Flask App 的时候开始,就进入了 Request Context 。我们可以获取到其中的 HTTP HEADER 等操作,同时也可以进行 SESSION 等操作。
不过作为辣鸡选手而言,经常分不清为什么会存在这两个 Context ,没事,我们慢慢来说一说。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